方丈 法語

佛法甘露

首頁 >

方丈法語


「般若」一般翻成「妙智慧」,但事實上,這樣翻並不切中。
般若,是法眼開,見諸法實相-存在現象的緣起無自性;是無常、無我的。但是講無常、無我,有的人會講說:啊,這樣子是不是沒有靈魂?
但是大家認定的靈魂是什麼? 靈魂都不會死? 就像計程車司機開車,車子壞掉了,就換車而已,司機都沒有換? 但是有可能嗎?司機有可能都不死呢?但是靈魂論的人就是以為靈魂永遠都不變不死,只是這個肉體變換而已! 這樣的靈魂我,你是找不著的。
有般若的人會洞見存在現象是「無我」「無常」「緣起性空」「無自性」。一切存在都是緣起的,是因緣生、因緣滅,並不是斷滅。

就好像有人想要求死,但是一天到晚喝人參、喝亞培、保養身體,你想他這樣會死嗎? 有人他想要活,但是糊里糊塗地拿了巴拉松(農藥)喝下去! 你想他能活麼?
所以要生要死,都是因緣決定,都需要因緣條件。有人去看命,說可以活到120歲,可是火車來了 (在鐵軌上)都不要走,能活120歲嗎?

看懂了存在現象的因緣,就知道怎麼樣好好的回到自己生命的真相來對待。
所以般若是要我們如實照見-存在現象的真實相。就是要看到如此的因緣變化。這個如實因緣變化的照見,就是法眼開。

就像一隻猴子在山中,快樂自由自在的遊玩,口渴了來到河邊,想要喝水?看到河裡一條魚,一條魚定住不動,猴子以為魚在水中快被淹死了(用自己的觀念),趕緊將將魚撈起來,撈起來在岸邊。魚兒拼命地掙扎扭動身體,大口大口用力呼吸著。猴子看到魚這樣的動作,以為魚很興奮高興地在感謝猴子。猴子說:不用謝謝啦! 我只是順手。舉手之勞而已,不用謝謝啦。就高興地離開。
猴子的腦袋瓜,以為他救了一條魚?沒有如實見到(魚)存在的因緣真相,還自以為是的洋洋得意。做錯了事的,造了惡業了而不知,還以為他在幫助人。

就好像很多人以為修行就是誦經、跑經懺。一直跑經懺 一直拼命地誦經。可是經文什麼意思,完全都不懂其意,無法改變認知行為。他以為誦經跑經懺就有功德,就是造善業。其實是造愚癡的業。
沒有如實觀照當下現象的原由。只是用自己想自己的認知,聽來的學來的,沒有自己的觀照,沒有自己的思考,這些充滿貪瞋癡的認知。般若當然不會現起。

波羅蜜(paramita) 度到大清淨的彼岸。就是指此岸的眾生充滿了業障、所知障、病障,充滿三障,要想清淨的話,當然是要淨除我們的三障。所以要讓自己的業障都清除掉;沒有業障才叫做波羅蜜-到清淨的涅槃彼岸。

其實人來這一生,都會受自己的業報根身所束縛。
佛陀在教導在一位比丘叫周利盤陀(記憶非常差)。佛陀教導:「掃地、掃地、掃心地、不掃心地、空掃地」。就這樣子,周利盤陀領略到:外境要清淨,內在的心性更需要清淨。

我們的心在當下清淨嗎?或者都被過去的思想記憶殘渣所束縛,或者是面對未來,被未來的妄想所牽引? 有沒有真正用無染的心活在現在呢?
看看現在的家親眷屬、兄弟姐妹能夠和合嗎? 有去覺察到家庭的成員,他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模式,有沒有偏差?認知思想有正確嗎?
因為,我們跟人家相處,很可能會和其產生共業。我影響你,你來影響我。

所有的生命是因緣成就的,我們跟有智慧的人在一起。會變得越來越聰明啊。如果跟一些思想偏差的人,可能就會受他不好的影響。

心經的「經」可說是經歷,聖者他證悟的經歷,也就是體證的聖言量。

真正的修行要回到現在的生命,看看我是誰? 我是被他人、被環境影響好的,或者是被影響壞的?

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」。
「觀自在」其實就是一個修行的法門。好好的,觀照自己的認知思想、情緒情感、親情、友情、行為等。不好的能改變嗎?好的,能夠繼續的保持下去嗎?當下發生什麼事能夠如實的了解嗎? 就好像:持唸「觀世音菩薩」名號的阿嬤,知道當下發生什麼事嗎?
我們聽到什麼看到什麼?我們在當下有沒有如實的認知,我們身口意如何回應?

「照見五蘊皆空」照見,就是要看到身心-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如實的狀況與變化,都沒有那個自主、自成的實體自性。(身心都無自性,都是因緣性)也沒有一個永遠的「相」可得。
就如同一隻腳,踏入一條河。再踏入第二次都不可能是踏入同樣的那一條河。因為河水一直一直在流動變化。

如實觀照我們的五蘊身心,看到十八界的當下,根塵對境時,產生的五識、六識。十八界的每一個界都是有功能的界限,都是有特性的。比如說:眼睛能看,不能聽;耳朵能聽,不能看,各有因緣特性。在十八界的因緣作用下,造作了人事物,形塑出人事物的特性。看不懂特性,就看不懂自他。
就好像我們了解自己的老公、兒子,了解自己,了解本身的個性嗎?。
我們當下這樣講話,會產生怎麼樣的結果? 我們清楚嗎? 我們有反思過嗎?

就好像一個工程師跟一個工人的對比:
一個工人,做完老闆交代的工作就坐在那裡休息。老闆見狀說: 我是請你工作一整天。工人回答說,你剛交代的,我已經做完了啊! 老闆說:啊,我沒有交代的,其他的該做的你要去做啊。工人回答說,哎,你有沒有講?
工人,就是說一動做一動,在當下不知道他自己的認知行為的表現,會造成怎麼樣的結果,別人怎麼樣看待他的生命的意義價值?

工程師就不一樣了;工程師主動地觀察整個環境的需求,主動提出看法建言。高度的覺察在看、在聽、在感覺上面。好比說,同參道友在工作,主動觀察他有什麼需求;看到人家「要拆電燈」,就趕緊拿梯子來,拿螺絲起子來,有默契,「高度覺察」他現在可以做什麼,會互相的幫忙。
工程師知道整體的需求,知道自己可以提供什麼協助,可以發揮他生命主動性的意義價值,以及設定他生命的目標全力以赴。
這個人的身口意行展現出來,是「代表這個人的人格特質」,那自己有沒有清楚!?

雖然沒有那個獨立的、自主、自成的造作者;但在緣起條件俱足下,現起能看、能聽的作用,身口意的造作,因果業報(karma)出現。所以,有不斷輪迴生死的「補特伽羅」(也叫業識);但不是「阿特曼」(常一主宰的我),「阿特曼」指的就是永恆的靈魂我。

所以, 五蘊皆空。那五蘊有沒有?五蘊當然是有哇! 是因緣而有的。
哪皆空呢?意思是指沒有那個自性,自性是沒有的,所以是緣起無自性。

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。現象(色)與本質(空)都是緣起的,離不開緣起無自性。而空性也是不離開緣起的現象(相)。

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。都是緣起無自性,都是無常,無我的,都無可執取,連一個相,都不可執取。善法不可執取,但是如果是惡的,要趕快去熄滅。

「諸法空相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」。空性的真理-緣起性空,不是誰發明的,是佛陀發現真理如是如是。無論你的果報好壞,緣起性-無自性、佛性、三法印也都不會改變。你成佛了,無常的性質也不會改變,無常性也不會因你而改變。因為無常-因緣性的公平性,不會因為你是好人或者是你是壞人,這個因緣性的公平性(真如性)而改變,是不增不減的。

「無色聲香味觸法,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,無無明亦無無明盡,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。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,以無所得故,菩提薩多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罣礙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涅槃。」

所有十八界的存在現象,都是緣起性的。都沒有那個自主自成的自性存在。沒有「色」的自性,沒有「眼」的自性,沒有「無明」的自性,也沒有「老死」的自性,都是因緣性。這個因緣性都是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的。

苦集滅道,也沒有一個我的自性。個人業報,個人要去承受個人果報! 因緣果報,如實不虛。
瞭解到無常,瞭解實相,終不可得。但,並不是什麼都沒有,有「智慧」可得。能證到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也就是「無上正等正覺」。

有了這樣的般若智慧。那麼,在面對逆境的時候,不會像過去那樣的一個情緒失控反應。現在反而能夠冷靜下來。然後,好好的正思惟。不會像過去遇到逆境,反而去造口業,反而去傷害自己,傷害別人。心能穩住,不讓貪嗔癡跑出來。我們要害怕的是貪瞋癡跑出來,那般若就不見了,當下的智慧就沒辦法現起,就又受業報輪迴苦。
成就般若波羅蜜多,自然能心無罣礙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
三世諸佛都是依般若波羅蜜多,來成就無上正等正覺(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)。
這個成就般若波羅蜜多的修行過程,其實就是佛陀開示四聖諦,三轉法輪「轉識成智」的過程。

初轉法輪是-如實了解「苦集滅道」的真實性。認知四聖諦。還在認識了別的知識階段。
二轉法輪-開始實踐經驗。遇到逆境,能不能忍下來?能不能不要落入習氣的這種分別、計較、比較的反應。能夠依緣起法如實的看到真相! 漸漸的將身口意的我貪瞋癡,慢慢的轉化消解。
三轉法輪是證轉,內證貪瞋癡斷除。有修行的證據,修行的體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