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丈 法語

佛法甘露

首頁 >

方丈法語


修行一輩子,若只是誦經,不懂其義,誤以為這樣誦經就是修行,就有功德,實則走了大大的冤枉路。受持讀誦《心經》是要透過讀誦,將心經的真理要義帶入身口意行的實踐,這叫「受持」;必須「受持」實踐,身口意有了轉染成淨的良善清淨作用力,那麼讀誦心經的功德才會呈現。

《心經》「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--
般若智慧,照見世間一切現象皆是緣起的(依因緣而生,依因緣而滅),皆是無常性、無我性、緣起性的。有了這般若智慧體證世間實相,不貪著、不執取這無常變化的現象,看清這五蘊(色受想行識)存在的實相,看清這六根、六境、六識的緣起實相,終沒有一個可得的、不變的、常住的存在實體;看懂了,第六意識轉迷成悟,成「妙觀察智」;第七識(末那識)轉染成淨,成「平等性智」。如此深觀的般若智慧,離開我愛、我癡、我見、我慢的根本煩惱,自然能度一切苦厄。

《心經》的「色不異空」「空不異色」,色是「現象」,空是「本質」。「色」是緣起的現象,生老病死,成住壞空,是不斷無常變化的現象(相);「空」,是洞見到萬事萬物現象的性質都具有普遍「無常性」「無我性」這樣的本質(理則)。「無常性」代表著因緣條件生滅的變化性;「無我性」代表著現象的存在都是因緣性,都沒有一個單一自主、自成、永恆不變的實體性。

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「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!」然後「無眼耳鼻舌身意」,都是在說「無我」的立場,和《金剛經》說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一樣。因為你可以執著的永恆不變的東西,沒有這個東西!
真相是:五蘊無我,六根、六境、六識都是無我的,都沒有一個自主自成的實體,都是因緣條件俱足而成就的。

如若不知道這「無常、無我、緣起」的真理實相,我們的心就會對這「色聲香味觸法」,對五蘊身心「色受想行識」,不自覺的有一種愛執與渴求;這個「執求」不屬於真理,是個人特質的主觀偏好,屬於「以自我為中心」的這個特質會障礙體證真理、真相,不見真實相,不見緣起相,就會落入因為「我渴求」不得而來的苦迫。
反之,體證真理法則,就能度一切苦厄--脫離「愛別離苦、求不得苦、怨憎會苦、五蘊熾盛的苦」。


慧空法師
師父上人講述的《西遊記》帶出來的佛法空性要義很精彩!
我們在修行這條路上,一開始爬梳佛陀法教,依「經律論」來修行。所以,一定要有「三藏(經律論)」,「唐三藏」得先出場啊!透過經律論引導,啟覺覺性讓我們見到真理法則,悟入「空性」(緣起性、無常性、無我性) ,孫悟空就出場了。
話說:孫悟空還沒有遇到「唐三藏」之久遠以前,自以為是,我行我素,無法無天(大鬧天庭);直到遇見如來,才知道逃不出如來的手掌心。原來,「如來」就是因果業報的法則,就是因果法(緣起法、因緣法)。

孫悟空出場了,帶出了我們在修行上「見性了,了知真理法則-「因緣法」、「緣起法」的作用;了知一切事物沒有「本來如是」的性質,一切是「緣起的作用」而成的。

見性之後開始修行,但是宿世貪嗔癡的習性很重;像孫悟空很愛生氣,自以為是,不聽三藏的話,想用投機取巧的神通去取經,不老老實實修行,以為見性就馬上成佛,這麼大的欲貪當然會出很大的問題,最後還是唐三藏依戒法給調伏後,接著逆境(81難)來磨,調伏我行我素的習性。所以,修行要有戒法軌範,要有道德規矩。

接著「豬八戒」出場了! 「豬八戒」帶出來的修行法義是:「貪吃、好色」是世俗人的本性。喜歡美食、喜歡美女、喜歡美好的事物,這些是人的習性。所以,雖然「見性」悟道,可是世間染著的習性還是要慢慢透過戒法調御身心;在家人透過八關齋戒,慢慢調御身口意,漸漸離繫離貪。所以,「豬八戒」一定要出來,否則還是沒法達到身口意行的清淨。

達到身、口、意清淨時,不管跟誰在一起,都不會跟人爭吵;這是「沙河僧」-沙悟淨帶出來的修行法義。身、口、意清淨時,達到一個無諍定持的狀態,代表「無諍三昧」。

後來拿到真正的芭蕉扇(代表:八正道)熄滅火燄山,帶出了:依著「八正道」(正見-正思惟-正語-正業-正命-正精進-正念-正定) 的修持,對自己身心轉化產生了良善清淨的作用,那叫「功」;懂得因緣果報,身口意行服務利他,有福德資糧,有智慧,這叫「德」。
這樣子一直修行,到了「天竺」取經,成就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!



慧無法師
師父剛講《心經》的「色不異空」,我們可以用現代的語言來理解,色就是「現象」,空就是「本質」,當然「現象不能離開本質,本質也不能離開現象」。所以,從現象來看,我們都可以找到證據,它都是在變化當中,所以,我們把它說是「無常相」,它的相是在剎那變化當中,這個變化當中,但是,這個「無常相的變化」這件事情是不會改變的。
所以,無常相的本質就是無常性,無常性的顯相、現象、法相,就是無常相。所以,「無常相」就是色受想行識,色聲香味觸法,一切萬事萬物,所有的顯相、所有的法相,他的本質就是無常性、就是無我性、就是緣起性。所以,「空不異色、空即是色」因為無常相必定是無常性,無常性必定是無常相,這是一個真理、一個究竟。
那我們因為不知道這個真理的究竟,所以,我們的心就會對「色聲香味觸法」,對我們身心的「色受想行識」,有一種愛惜跟執著,這個「執著」不屬於真理,是屬於我們個人的主觀的偏好,一種我們人格的特質、個性的特質,這個特質會障礙真理、真相,也就是「無常相跟無常性」,「無常相跟無常性」是永遠都不會變,這個就是我們之所以能證悟的根源,這個根是不會變。
但是,我們的「心識」認知,去看外界的「色聲香味觸法」,乃觀照我們身心的時候,我們起這個認知跟感受,卻沒有跟事實站在一起,跟不上真相,所以,我們就很自然而然的慣性的,就會起我們對所看到的,這種「法相」的特有的愛惜跟執著,這是很無意識的。
這種愛惜跟執著,它就跟不上事實,但是,會停留在我們主觀的覺受當中。所以,我們的覺受是屬於「不符合事實的覺受,不符合事實的認知」,這件事情我們並不知道,所以,我們的一生就在這個牢籠裡面去打轉,永遠都沒有辦法脫離。所以,唯一能脫離,就是心要認知到「現象的本質」,現象它是如何運作的,沒有現象的觀照,就不知道現象的本質

經由「色受想行識」它如何變化的,專注的觀照、觀察跟釐清、分析,最後確認,能夠從當中「有人證、識證、物證」的確認,這樣的心就入於「法身」,法身就是緣起法它的「法相」,以及它底層的本質,它的「緣起性」。
心跟緣起相,緣起性一定要在緣起相裏面去領悟,那從心去觀照人事物的變化,就看到它的來龍去脈,所以,我們的心跟來龍去脈,當下因果的來龍去脈,很清楚、很清明、又很清淨,這樣的當下就是「覺的現前」,也就是「如來禪的現前」,這個「現前的知」是「法智住」,也就是確認了,喔!原來所有的現象都是這樣,這個「確認」就會到達《心經》講的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」,就是在觀照我們的身心,是如何「十二因緣緣起的」,是如何「色受想行識緣起的」,是如何「無明、愛著的」,是如何停止「無明愛著」之後,產生的「清淨跟自由自在」,這個都被你觀照到了,所以,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」就知道一切都是無常相、無常性的作用。
這個「無常相」來自於前前跟後後的因緣的此與彼的關係,所以,任何當下的現起,都是過去來的,現起的現在,如何你回應它,就會影響到未來,這樣的一個真理性,是永遠都存在那裡,那被我們看到了,我們就知道「無常性沒有常性」,也就是沒有一個「主體」,都在無常的遷流當中。所以,「無常相」就是「無常性」,沒有常性、沒有主體性、沒有一個不變的我,這是一個確認,所以,「照見五蘊皆空」。
這個「空」對初學者在看《心經》,或看大乘經的空的時候,他會有兩個誤區,「無跟有」的誤區,他看到「空」的時候,他會把它解讀為「都沒有」,可是,這個是一個誤區,另外一種人是看到「空」的時候,他會說「在沒有當中,一定有一個看不到的『有』」,這個就是「常跟無」的大腦的遊戲。
但是,《心經》在講的這個「空」,是指它的無常性、無常相。所以,對「空」的正確認知,不可以由我們自己做加以詮釋,而是要回到現象來,因為它現象告訴我們的,就是一切都是「此與彼的因緣關係」。所以,照見五蘊皆空,這一個點確認了,「三轉法輪」的第一轉法輪,「學而覺」清楚的知道本質跟現象之間的關係,確認了緣起性此與彼的關係,那當然身心就是此與彼的關係,所以,無明緣行就得八苦,明緣行就得自由、自在、安詳,所以,他看懂了,他就開始實踐。
所以,孫悟空它不聽三藏的話,他當然就出了很大的問題了,最後它被三藏給調伏之後,才老老實實的跟著三藏去天竺,他剛開始是想用投機取巧的神通,反正用神通的方式就可以不用那麼辛苦的修行,這種投機取巧---見性就一定要成佛,就一生,就即刻成佛、即刻開悟、一生成佛,這樣一個大的欲貪,大家都要啊,問題你還是要從一步一腳印的當下的實踐來。所以,孫悟空「皈依三藏」確認,老老實實開始往天竺走的時候,這是「皈依於五蘊皆空」的事實,因為這是《三藏十二部經》說的。
所以,開始一步一腳印過八十一個磨難,這八十一個磨難,就是境界上的磨難,這八十一個磨難,他在照見五蘊皆空的時候,只是一個初步的「知」、初步的「覺」、初步的「明」,但是,他還沒有圓滿的「淨」,也沒有圓滿的「知」,所以,他在一步一腳印,經過八十一個測試、試驗,在不如意當中,要不然孫悟空那麼會生氣,不經過折難,他怎麼知道「他已經不會生氣了」,所以,經過磨難之後,他最後確認了,他已經不會再生氣了、不會我行我素了,所以,他調伏他的習氣,完全淨化他的習氣。
所以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,就是去趨向涅槃的涅槃智,這個過程就是「正精進」,就是「八正道」的一去不回頭,達爾文前面的演化論,他不是進化論,「進化論」是一去不回頭,「演化論」是在六道裡面還會再來來去去。所以,進到五蘊皆空的法眼,眼、然後廣眼,種種眼、一切眼,他就不斷的看到自己的習氣,不斷的進化,最後就度一切苦厄,這樣子「色不異空、空不異色」是在領悟的階段,他要見到的。
那「空」就是清淨自在的第二個層次,「空」的第一個層次,是見到事實真相都是無常、緣起、無我。那「空」的第二個層次,就是降伏自己的習氣,讓自己的心不要受習氣的控制,然後得到最後的淨化,那這樣子就是自由自在,所有的任何動機,都是一切淨善、一切純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