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丈 法語

法義留言

首頁 >

方丈法語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23-10-18 | 已閱讀數(91)

112.10見緣起即見佛-八正道03

〈正語〉

說話必須清淨而且有利益他人。佛陀說,一個說正語的人,必須說話誠實、坦白、正直、可靠,化解爭端促進團結,以和諧為貴,能製造和諧的氣氛;而且所說的言語,要能柔和悅耳、仁慈、溫和、適當,根據事實,權衡輕重,遵循法理,在恰當的時機才開口講話,這就是正語的意義。



學員菩薩分享與提問

「正語」是屬於八正道的持戒修習。在《阿含經》還有師父也都告誡我們說:八正道的每一支修行,其實都要依循「依遠離、依離欲、依滅,向於捨」。了解「依遠離」「依離欲」這部分,透過學習經驗有機會察覺到自己的缺失,而不是用壓抑、逃避的,看到自己的行為模式,然後不斷地回到自己的身口意去覺察跟改進。

想請教師父:

(一)自己反思:在當生命線志工與人協談過程會帶入自己的想法,自覺是「不夠專業的」,這是不是我欲習性?

(二)課文中「對人毫無益處的語言,浪費他人和浪費自己的時間,這些都是不善的口業。」協談中遇到少數的個案,會用「情緒勒索的方式」,不讓你結束會談;曾經有個案連續三小時,來耗弱我們的精神,如何面對這類型的個案?



〈助人的智慧〉

方丈上人與慧空住持

在會談時,先不要有自己的觀念,要抱持「我什麼都不知道,到底發生什麼事?」要有這樣子的心態,尊重個案,傾聽、釐清。他講的是真的?假的?再聽聽看。再來,有沒有信任?他的口氣?是哪一種人?士農工商? 老實的古意人?還是講話會消遣別人的人?還是個性暴躁,情緒失控的人?或者無聊,找人聊天的?

這些我們透過傾聽,了解事件脈絡,重點寫起來,透過邏輯思考,然後,很謹慎丟個話題給他,再釐清,我們就知道他的問題了。只要知道他發生什麼事?為什麼要打電話過來?他的目的要做什麼?要報仇,還是心充滿怨恨,或是心很煩? 屬於哪一類型?知道問題,才能協助解消煩憂。

要不然,有些人只是利用(濫用)社會的良善資源與制度(ex:生命線),變成他一個情緒發洩的管道,讓這些人養成一個「壞習性」。會打到生命線來訴苦的,有些老早不曉得他的家親眷屬、朋友老師,老早都訴苦過了,講到後來人家看到他來,就不敢跟他講話了。所以,到後來他就只有這個出口。這種「習性」事實上,反而是造成他人沒有辦法去同理他的因素。這是他的病態!



「志工」若只是變成讓他發洩情緒的垃圾桶,那跟叫他去丟枕頭、射飛鏢(發洩情緒),差不多都一樣而已啊! 因為當聽他講完這些苦水之後呢?他根本的問題,到底有沒有釐清? 想不想解決?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,是不是又再來一次?大腦的「尾狀核效應」強迫行為越來越嚴重而已。

現在大家覺得比較好的方法,是「認知行為療法」,用「重新歸因」的方法,釐清確認根本痛苦煩惱的原因在那裡?重新認識,讓他看到痛苦煩惱的因到底在那裡?所以,佛陀老早就教導我們「知苦」「知苦集」,這憂悲惱苦集起的原因(「集」)到底在那裏?(然後,苦滅-苦滅道)

大家都有相當的佛學資糧,在生命線志工的領域一定要「觀機逗教」;當然是先傾聽、同理他的狀態,釐清問題,到一個信任的契機點,可以給他一點點「反思跟提醒」;但不是用自己認為的觀點給他們「評語」,盡量不要給人「評判」,因為這些人遇到「評判」,保證馬上就反彈了。

會打電話去生命線的個案,往往都在「情緒的輪迴」裡面,一直被情緒綁架,受苦。因為「受苦」他才會一直找出口。談話過程中,試著引導個案發覺自身的「能」,相信他自己應該有能力發現出口。

通常像協談者、輔導者、諮商者,是要尊重「案主自決」,提供一些想法,讓他自己去釐清、抉擇、試試。協助肯定本身的價值,甚至empower給他賦能,增強他自己的優勢、增強他自己事實上是有能力解消那個情緒,不必然每次都要去倒苦水;因為永遠都倒不完。如果他自己可以解消的話,他就不會浪費自己的生命,也不會倒苦水給別人。



協談者若只是一直聆聽,無形中,久而久之你的腦袋瓜都是接收不好的訊息,對自己是很大的傷害;如果沒有透過佛法的覺察反思,你自己聽久了,對那些人會沒感覺,心會死掉、會麻痺;你以後要真正去理解、同理人,那就難了。所以,這樣的工作是有危險性的!



久而久之,你可能在「六觸入處」當下,一聽到又是這個個案打來,會有不耐煩的感受,甚至不舒服、想要逃避的感受。修行者,一覺察有這種感受,我們如何對治「五蓋」-「瞋恨心」現前,我們如何有方法?回到念覺支,因為存在是「緣起相互依存」;所以「利他利己」,如果這個人沒有變好,那其實,自己在這個工作關係上也不會變好! 所以,這時候發起悲心,想說「我用什麼方法能讓他變好?」「我要更有智慧,至少能讓他有一個反省跟啟化」這樣的談話模式,自己也會提升、他人也會提升,這樣的語言,才有真正的意義跟價值。



〈智慧善巧沒煩惱〉

方丈上人

談到「學習的金字塔」從「知識記憶」-「理解」-「運用」-「分析」-「評估」到「創作」的能力,幫助我們檢視自己的學習。

光是龐大的知識記憶,「集體意識」就得講上好幾天,真的是不簡單。又如「評估」,在設計工作方面,那個空間有多大,設計圖怎麼畫?空間的長、寬、高,都需要丈量,評估要用什麼材料?要用多少材料? 花費多少物力、人力、財力,還有時間?你要完成建造房子這些全都包括在評估裡面。或是你創辦公司,要聘用哪類員工?要接電話、是要做工的、要設計師、人事規劃、要具備統籌協調能力的專案經理…;任用人事「評估」之前的「分析」也非常重要:這個員工是怎麼樣的人?特質專長在那裡?「這個愛打扮得漂漂亮亮,不愛勞動;口才思辨、人緣都不錯,那做公關最好,跟人家講話聊天,還有錢可以賺」「這個身強體健、不怕流汗,但一開口就跟人吵架,做捆工最好了」

重點是:利用他的優點,去發揮讓人讚嘆,本身能受到肯定;千萬不要用他的缺點,變成『他是無路用的人』沒有信心、鬥志了,那他要生活就難過了。要會看人,讓員工能發揮所長,受到肯定與讚嘆,適材適用,公司就能鴻圖大展。



〈如理如法的行為〉

慧空住持

修行回歸到「四聖諦」「八正道」了解透徹之後,在實踐上,一定是行走在「八正道」上。「八正道」用語言文字分開一項一項來說明,是線性的闡述,畢竟語言是一項講完,才能講下一項,可是,實踐的當下,例如:面對老闆某種不合理的要求,我忍不住,然後「習性」暴怒出來的時候,我們就沒工作了,沒工作之後,一間換一間。事實上,我們沒反省到說「是自己沒認清:這世間本來的現象、實相,就是這樣」。

如果能展現「如理如法」的行為,克制自己的憤怒,甚至解消自己憤怒,身心是平靜、和善、溫柔的面對情境變化,這當下同時具備了「正見-正思惟-正語-正業-正命-正精進-正念-正定」,八正道是一起來,「因緣果」想清楚了,身口意行能夠清淨有智慧的展現出來。當然,就是不斷修習多修習,才能改變習性的大腦迴路啊,改變業報!

<- 收合全文>